原因是有好几位读者问我,有个所谓代表提关于英语主课取消的建议,问我有啥看法,说实话我对那些人提的各种议案不是太关注,比如有宝岛来的,说什么当地人有意愿踊跃来大陆当兵啊,什么小确幸什么的,看看,笑笑,就可以了。实在是没啥可评论的。
不过对于英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一门外语(并非只是英语),我倒是想聊一聊。
这其实是两个话题。一个是英语有多重要,另一个是如何学习。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英语很重要。然而,整个国内的学习体系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极大的抵触,对英语一点兴趣也没有,这仅仅是因为考试迫使自己学习,毕业后长期接触英语,然后再看看那些早已遗忘的英语单词。除非你在一家强调英语的外国公司工作,否则家庭生活基本上是没用的。你现在强调英语的重要性是没有道理的。
学习一门语言就是打开一扇窗,这在今天的中国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学一门语言并不容易,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海外移民还在通过微信官方账号和微博获取信息。
我们说汉语是世界上发展作为一个母语使用时间最多的语言,粗略计算至少是英语为母语的三倍,但汉语并未在世界社会广泛信息传播,除了学习汉语学生阅读和书写难度比较大影响以外,更重要的,是简体中文在世界经济科学,文化,艺术设计等等诸多研究领域具有传播顶尖技术知识的内容也是极为贫乏,通过简体中文获得的,往往是有选择的,翻译的外文,自创比例关系极为少见。
举手之劳谢谢
语言发展本身就是不能进行独立管理存在,必然与政治教育制度以及有关,我们看二战之前的德语,德国在19世纪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上崛起,带动中国科技、工业和总体国家经济的突飞猛进,产生了一大批世界级文学家、音乐家、哲学思想家和人民科学家,成为一个世界历史人文环境科学与自然资源科学的中心,德语被公认为国际上的科技技术用语,世界其他各国的考古学、哲学等领域的学生通过学者都必须略通德语。在文化建设领域,浪漫主义革命时期企业仅仅海涅以德语作词、德国音乐家作曲的歌曲就唱遍全世界,演唱率仅次于基督教的圣歌。可惜纳粹极右政权封杀政治工作空间与学术自由,执行不同种族主义,导致出现大批哲学家与科学家流亡海外,一下断送了德国公司作为一种世界主要学术活动中心的地位,世界金融科技、经济、乃至国际政治服务中心移往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英语就此替代了德语。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索引翻译(Index Translationum)项目提供的数据,世界上有200多万本翻译过的书,于是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中枢语言”(hub language),强调文化和科技的作用:构图的思想是箭头指向代表一本书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翻译。一门语言越重要,从这门语言到其他语言的翻译比例就越高。